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张云鹏、王伟涛等在英文期刊Earthquake Science上发表了论文Three-dimensionalvelocity structure around the focal area of the 2021Ms6.4 Yangbi earthquake(《2021年漾濞Ms6.4级地震震源区三维速度结构研究》)。他们基于近十多年来的地震震相报告(ML>=1.5),利用simul2000走时反演程序获取到了漾濞地震震源区周围(99.5~101°E,25~26.5°N)上地壳的精细三维速度结构(图1),并利用宾川气枪信号发射台激发的主动源信号进行了模型评估(图2)。
图1 漾濞MS6.4地震震源区周围台站、地震及不同剖面Vp和Vp/Vs分布情况。(a)中灰色圆点为中国地震台网中心2009-2019年统一编目数据以及2021年5月漾濞地震序列中震级大于1.5的地震震中位置。红色和紫色五角星分别为漾濞MS6.4地震震中和宾川大容量气枪震源信号发射台位置。黑色和紫色三角形分别为固定台和流动台,蓝色三角形为气枪台阵。F1:维西-乔后-巍山断裂;F2:红河断裂带北段;F3:剑川-乔后断裂;F4:鹤庆-洱源断裂;F5:程海断裂;F6:宾川盆地南缘断裂。(b-g)中紫色圆点和黑色五角星分别为基于深度学习构建的高分辨率地震目录、重定位后漾濞地震最大前震、主震和最大余震位置。
图2 RMS筛选法得到的气枪线性叠加波形及震相走时残差分布。(a)为不同台站(图1蓝色三角形)的气枪叠加波形,绿色圆圈为人工拾取的气枪P波初至到时;(b)和(c)分别为人工拾取P波到时与一维初始模型和反演后三维速度模型计算的理论P波的到时差,红色圆圈为残差大于0.24 s的台站;(d)为(c)中残差分布的直方图,统计间隔为0.05 s,黑色部分为残差小于0.24 s的台站统计结果;(e)为有震相拾取的40个气枪台站分布情况,红色三角形为残差大于0.24 s的台站,绿色、蓝色和红色等值线分别为0、3和6 km深度处P波检测板结果中分辨率大于0.1的区域。
该文研究表明最大前震(Ms5.6)、主震(Ms6.4)、最大余震(Ms5.2)和高分辨率地震目录中的小震均发生在Vp和Vp/Vs高低异常交界区,且小震偏向低Vp/Vs值一侧,震源区西北侧和东南侧刚性较强的介质可能控制了地震序列的分布。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漾濞地震震源区和附近断裂带深部结构特征提供了依据,同时对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多尺度和高精度的速度结构模型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此结果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Earthquake Science2021年第5期“云南漾濞、青海玛多地震专刊”上,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张云鹏为第一作者,合作者为王伟涛、杨微、刘敏、苏金波、李孝宾和杨军。
Citation:Zhang YP, Wang WT, Yang W, Liu M, Su JB, Li XB, and Yang J (2021). Three-dimensional velocity structure around the focal area of the 2021MS6.4 Yangbi earthquake. Earthq Sci 34, doi:10.29382/eqs-2021-0033.